诸葛镇双塘下行政村位于诸葛镇政府驻地东南3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双塘下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系畲族聚居地,2003年经兰溪市人民政府确认为少数民族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360亩,水面80亩。下辖双塘下、上双塘、东畈和松树山4个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110户,358人。村民大多种植水稻、油菜和养殖珍珠为主业。双塘下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世居叶姓,明代自叶家衍分迁入,因村边沿溪有相连的两口水塘,俗称双塘,村在溪下方,故名双塘下。原西仓居民点已废,居民迁入双塘下。有村民小组2个,28户,86人。村民大多种植水稻、油菜和养殖珍珠为主业。上双塘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90米。世居叶姓,明代自叶家衍分迁入,因地处双塘之上,故名上双塘。有村民小组2个,37户,141人,耕地104亩。村民大多种植水稻、油菜和养殖珍珠为主业。东畈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200米。世居屠姓,......
古镇新塍西栅屠家厅建造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由屠家厅原房主屠氏之太公、平阳县“士学正堂”屠笛楼所建造。该厅坐北朝南,木梁结构,原有四进,现存二进,房屋距今已有百年多历史。原先屠家祖籍在河南郑州,据说明朝时,他家的第十四世祖曾经做过刑部伺郎(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二品京官之职。由于在审理案涉皇亲国戚一案中,秉公而断,得罪了权贵,奸佞之臣参奏一本,说屠侍郎有受贿之闲,并在屠家后花园中起出金、银元宝数甏,证据确凿(其实是有意栽赃,雇用社会上的人故意把金银元宝埋在他家后花园中)。屠侍郎有口难言,无法辩解,只得身受朝廷处罚。还好,幸得忠良同僚们保屠氏不会知法犯法,收受贿赂,其中必定有隐情,要求彻底查清此事。忠、奸两党金銮殿对峙,弄得皇帝头痛,就下圣谕一道:“贬屠侍郎为庶民,撵出京畿之地,永不录用”。所以屠氏一族无颜返回故里,由河南转辗迁徙到南面的浙江境内。新塍的屠氏一支,是屠笛......
3月21日,常州"敬齐堂"屠氏毘陵支谱八届续修启动仪式在常州家谱档案馆举行。常州屠氏,名人辈出,影响深远,如一代神医屠揆先,曾任常州市建筑总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的屠润龙,全国劳模、获得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家荣誉表彰的常州市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永锐等等,均出于此门。毘陵屠氏,始祖讳明,字玉泉,于元末迁常,生有二子,次子仲实跟随汤和大元帅,屡立军功,永乐年间数下南洋,后殁于海上,朝廷授于燕山左护卫。长子仲亨占籍城厢,聚居北门金斗坊,搭庐结舍,后世开枝散叶,瓜瓞绵延,代有闻人,名望一方。宗谱首修于明代成化年间,历代续修,无论时局变幻,从未中断,民国辛未己为七修,成谱竟有八十部之多,为郡城之少见。屠氏在北直街曾建有"敬齐堂"宗祠,厅屋享堂,规制俨然,屠氏之盛,邑城无人不知也。慎终追远,尊祖敬宗是及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之核心,而修谱又是孝文化的首要。古人曰:"宗法坏,谱牒尚......
屠迁晋代,安定人,字清介。自幼好学聪慧,日诵百言,过目不忘,稍长博籍经典、礼乐、为河徽间通判,为官清廉,风节凝峻,狱讼破剖决如流,民无有叫冤者,百姓深敬之,公务余闲时以吟诵自得其乐。屠睢屠睢(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14年),秦将领。任郡尉。公元前221年,屠睢奉命率50万大军,南征南越、西瓯,分五路讨伐,在押运军粮的路上中毒箭病亡,秦始皇派任嚣与赵陀接替屠睢平定岭南。屠季(1242-1323),字邦彦、宋诗人。甬上屠氏始祖。屠琛(1420-1475)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代学者,甬上屠氏第六世,以孙屠侨为贵。博学敏求,为文不务雕琢,重视品德修养,为人谨慎,然性刚直,处事议论,侃侃不阿,官终福建漳平教谕。屠滽(1440-1512)字朝宗,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甬上屠氏第七世。明成化丙戌进士,明弘治年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授太子太傅。故居为“屠天官第”,为浙江宁波市文物保护建筑、在宁波江东区......
...
...
...
...
...
...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的家族往往并非一朝崛起,而是经过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励精图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风,孕育出经受岁月洗礼和考验的家族文化,最终家族中才会不断涌现出类拔萃的成员。宁波鉴桥屠氏就是这样一个家族。南宋理宗开庆年间,屠氏先祖屠季为避金难,自江苏常州迁徙至宁波。屠氏先祖多为清寒处士,后经累世耕读,至明代时逐渐名臣辈出,成为明代宁波四大望族之一。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曾撰写《甬上望族表》,鉴桥屠氏即为其中之一。其家族中著名人物,明代有吏部尚书屠滽、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兵部侍郎屠大山、辰州知府屠本畯、礼部主事屠隆、刑部尚书屠琛等,清代有兵部尚书屠粹忠等。屠式宗谱宁波屠氏家族文学修养很高,历代多有作品传世。如屠滽(1440-1512)撰有《丹山集》,屠侨(1480-1555)撰有《简肃公集》,屠大山(1500-1579)撰有《竹墟司马集》等。除此之外,屠氏家族也是我国博物学的先驱,这在......
1、屠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屠姓济济多才,唐以后,其发展之重心移至南方,尤以江浙籍屠姓最为名人辈出,可谓诗人才子竞风流。3、屠姓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4、屠姓堂号出自有典。如四当堂出自明朝屠本畯,其到晚年,仍嗜读书,手不释卷,有人不解,问之:“老矣,奚自苦?”答到:“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伸以当枕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是故有四当堂传之后世。...
屠姓姓氏源流,姓氏源流编辑屠(Tú)姓:源出有九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朝建立之后,分封同...
...
...
屠家坞是一个有650多年历史的古村。南宋光宗(1190—1194)时,有侍御使屠道,因与权贵不合,于绍熙三年(1192)归隐诸暨紫石(今店口),徜徉山水、抱琴吟咏,自号乐琴居士,及名其地曰琴坞。其后裔贤八公留长子于琴坞,命次子循八公,幼子循十六公徙居于东安乡五十六都,后来子孙繁衍,遂成村落,取名屠家坞。坞是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屠家坞位于枫桥镇东北,离诸暨市区约三十五公里。北界兰亭,东枕鉴湖。其西南崇山峻岭与紫岩诸峰相对峙,岩壑幽邃、溪山明秀、千峰环绕、原野腴美、风土敦朴。村西南方向有座凤凰山,枫桥大庙所供奉的"三老相公"之一的柴老相公父母就葬在此山上。凤凰山还有屠頊的墓,屠頊是宋宣和朝进士,当过刑部尚书,相传他的墓里有金银宝玩。骆问礼对此事写有:"尚书塚墓久相传⋯⋯相门有种共千年"的诗句。村西有座象山,山势雄伟,确似大象,柴老相公就葬在山麓。村北有座狮子山,因为狮头有些朝外,屠氏太公担心屠......
关于屠甸的由来,有三种不同版本。一是从古代一些以屠姓的庵桥名称来看,屠甸之名跟屠姓有关不无道理;二是屠甸与石泾有关;三是说屠甸是“大甸子”,因为当地方言“大”叫“屠”,“甸”即一片原野。屠甸镇,位于桐乡市东部,地处长山河畔,西北距桐乡市城区9公里,有桐硖公路斜贯本镇北境。屠甸之名据传与屠姓有关。清光绪《桐乡县志》载:“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说殊不经,然有屠庵及屠家桥,则地名固以姓传。”屠岸贾乃战国时赵国一大臣,电影《赵氏孤儿》中的主要反派人物。认为屠甸与他有关,这种解说不合常规,也无史料可证。而从古代一些以屠姓的庵桥名称来看,屠甸之名跟屠姓有关不无道理。另有一说,说屠甸旧名“石人泾”,系地以水名。元至元《嘉禾志》记载:“寂照(寺)有二石佛,温润如玉,顶冠冕,披缦夜……寺前有河,自西南流来,有名石人泾者,世传石佛在此浮来,故名。”旧时镇上有石泾寺桥、石泾缘官桥等,桥名皆冠以“石泾”两字。现镇上......
一、我们是华夏子孙,永远爱国爱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二、遵守国家法纪,不做败坏国风、家风的事,自违自负。三、维护族利,继承和发扬族人的优良传统。四、永葆勤俭善良的族风,为国争光,为族争光。五、提高文化素质繁荣经济,为子孙后代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六、团结异族,和睦相处,驱恶扬善,自遵自爱。七、不依仗权势欺人,与人为善。八、遵重异族的风俗习惯,不强人所难。九、服从族规族训,积极参加族事活动。十、此训各条全族必须认真遵守,违者视其情况由族长或家族委员会成员进行追究处理。如触犯政策法律转请国家机关处理。...
三百多年前,一个雾气缥缈的早晨,一条小船从乍浦来到新塍镇,在欸乃的橹声中,停靠在了新塍塘上。那时水面平和,小镇安宁,北栅头绿树掩映,花红似锦,几只水鸟被惊起,翩跹飞舞。应该像钮云逵《新溪棹歌》描述的那般:一湾流水小桥西,燕翼楼前乱鸟啼。馥馥天香云外落,月临花影草堂低。屠家第七代子孙际盛公坐在船头,掬一把清亮的河水润了润脸。船渐行渐远,他忍不住回眸,这一回眸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他决定在这里安顿下来。那时是明末年间,战乱让康僖公(明代尚书屠勋)的这位后裔选择了这个富庶安静的江南水乡。走进屠家老宅,自然已不复当初模样,只能在残留的痕迹里辨认、想象。老宅宽二十五米,深五十五米,前后五进院子,有一千多平方米。二进是大厅,即“太和堂”(这与康僖公的文集《太和堂集》取同一名字,无形中又印证了这老宅与康僖公之间的关系)。它现在被隔成六间住房,我们看不到当年恢弘的气势。但是细细端详露在外面的七根掮梁端,......
...
...
...
...